藥浴,想必大家不陌生。保健養生以及防治疾病,藥浴是一個好的選擇。浸泡在藥液中,通過溫熱的水和藥物的作用使得人體內的毒素排出來,同時皮膚可以 吸收水中的藥物以防治疾病。我們常在影視劇中看到,男女主角中毒后,名震天下的大醫讓其藥浴,一番大汗后,毒去。和小編一起看看如何制備藥浴、藥浴的方式 以及常用來藥浴的中藥。
藥浴的制備方法藥浴療法是根據各種具體病證,在中醫辨證或辨病的基礎上選取適當的藥物,組成藥浴方劑。
藥浴液的制備方法
(1)將藥物加水適量,煎煮為液。
(2)將藥物放入溶液中浸泡數日制成浴液。
(3)將藥物研細過篩、制成散劑或丸劑保存,用時加熱水溶解而成浴液。
(4)將藥液進行有效成分提取,加入皮膚吸收促進劑,調成藥浴液。
(一)全身沐浴
本法是借浴水的溫熱之力及藥物本身的功效,使周身腠理疏通,毛竅開放,起到發汗退熱,祛風除濕,溫經散寒,疏通經絡,調和氣血,消腫止痛,祛瘀生新等作用。
1.使用方法
將中藥浴液倒入清潔消毒后的浴盆或浴缸里,加入熱水,然后把水調到適當的溫度,即可洗浴。
2.注意事項
(1)浴液加水后,溫度要適中,不能過熱,以免燙傷。
(2)沐浴時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、吹風,洗浴完畢馬上拭干皮膚。冬秋之季,尤注意浴處宜暖而避風。《老老恒言》謂:'浴后當風,腠理開,風易感,感而即發,僅在皮毛則為寒熱,積久入里患甚大,故風來宜避,浴后尤宜避。
(3)飯前飯后30分鐘內不宜休浴。空腹洗浴,容易發生低血糖,而虛脫昏倒。飯后飽腹沐浴,全身體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,胃腸等內臟血液都會被動員而分散到身體表層,胃腸道的血量供應減少,同時會降低胃酸分泌,并使消化器官功能減低,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。
(4)高熱大汗、高血壓病、主動脈瘤、冠心病、心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傾向等患者不宜使用。
(5)對于年老和心、肺、腦等病患者,不宜單獨洗浴,應有家屬助浴,洗浴的時間不宜過長。
(二)局部洗浴
本法是借助熱力和藥物的綜合作用,直透局部皮膚腠理,而發揮清熱解毒,消腫除濕,祛風殺蟲,止癢,活血行氣,軟化角質,祛腐生肌等功效,從而達到治療目的。
1.頭面浴
主要是將中藥浴液倒入清潔消毒的臉盆中,待浴液溫度適宜,進行沐發、洗頭、洗面。該浴法在面部皮膚美容及護發美發方面具有顯著的療效,同時對頭面部疾病也 有治療作用。其注意事項為:沐發洗面時要注意避風受寒,同時也注意防止浴后受風,對于面部急性炎癥性滲出明顯的皮膚病應該慎用。
2.目浴
是將煎劑濾清后淋洗患眼,洗眼時,可用消毒紗布或棉球漬水,不斷淋洗眼部;亦可用消毒眼杯盛藥液半杯,先俯首,使眼杯與眼窩緣緊緊靠貼,然后仰首,并頻頻 瞬目,進行眼浴,每日2-3次,每次20分鐘。臨床往往多是先熏后洗,這種方法除藥物直接作用于眼部,達到疏通經絡,退紅消腫,收淚止癢等效果外,尚有由 于藥液的溫熱作用,使眼部氣血流暢。該法使用時要注意藥液溫度不宜過高,以免燙傷,洗劑必須過濾,以免藥渣進入眼內,同時,一切器皿、紗布、棉球及手指必 須消毒,尤其是黑暗有陷翳者,用洗法時更須慎重;眼部有新鮮出血或患有惡瘡者,忌用本法。
3.手足浴
該療法是臨床經常使用的治病護膚的方法。手部洗浴除治療皮膚病、軟組織損傷等外,還具有護膚保健作用。手的美感是潔凈、細嫩和滋潤,適度的洗浴手部,不僅 清潔皮膚,而且有防止皮膚老化作用。洗浴足部要用溫水,而不能使用冷水,洗完或泡好后要擦干,不要受涼。四肢洗浴要根據患病部位的不同,來決定藥液量的多 少,洗浴的方法可分別使用浸泡、淋洗或半身沐浴。若治療癬類皮膚病,可將藥物浸泡在醋液中,或煎湯后加醋,制成藥溶液進行洗浴。治療股癬,浸洗液濃度不能 過高。
4.坐浴
是用藥物煮湯置盆中,讓病人坐浴,使藥液直接浸入肛門或陰部,以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。它可使藥液較長時間的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,并借助熱力,促使皮膚粘膜 吸收,從而發揮清熱除濕、殺蟲止癢、活血化瘀、收澀固脫等效果。藥湯溫度要適宜,坐浴時不可太熱,以免燙傷皮膚或粘膜,也不可太冷,以免產生不良刺激,一 般以40℃一50℃為宜。對肛周膿腫已化膿者,則應先經手術切開引流后,再用坐浴療法。
總而言之,應用藥浴時,除要辨證用藥外,對皮膚有刺激性或腐蝕性的藥物不宜使用。在沐浴過程中如發現有藥物過敏者,應立即停止沐浴。凡兒童、老人、病情較重的患者,沐浴時要有人護理,避免燙傷、著涼等。各種沐浴方法都應注意浴時避風寒,以防感受風寒之邪而產生新的疾病。
常用藥浴中藥
(一)艾葉
艾葉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葉。別名冰臺、艾蒿、灸草、蘄艾、萎蒿等。
性味歸經:辛、苦、溫,歸肝、脾、腎經。
功能主治:散寒止痛,溫經止血。用于少腹冷痛,經寒不調,宮冷不孕,吐血,衄血,崩漏經多,妊娠下血;外治皮膚瘙癢,脫皮。醋艾炭溫經止血。用于虛寒性出血。
(二)薄荷
薄荷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葉。別名夜息香、水益母、接骨草等。
性味歸經:辛、涼,歸肺、肝經。
功能主洽:疏散風熱,清利頭目,利咽透疼,疏肝行氣。用于外感風熱,頭痛,目赤,咽喉腫痛,食滯氣脹,口瘡,牙痛,瘡癤,癮疹。
(三)白芷
白芷為傘形科植物禹白芷、興安白芷、川白芷、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風的根。別名芳香、澤芬、白臣、香棒等。
性味歸經:辛、溫,歸肺、脾、胃經。
功能主治:祛風濕,活血排膿,生肌止痛。用于頭痛、牙痛、鼻淵、腸風痔漏、赤白帶下、癰疽瘡瘍、皮膚瘙癢。
(四)防風
防風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風的根。別稱銅蕓、回云、回草、百枝、百種。
性味歸經:辛、甘、微溫,歸膀胱、肝、脾經。
功能主治:祛風解表,勝濕止痛,止疼定搐。用于外感表通、風疹瘙癢、風濕痹痛、破傷風。
(五)金銀花
金銀花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忍冬及同屬植物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,又稱忍冬花、二花等。
性味歸經:甘、寒,歸肺、胃經。
功能主治:清熱解毒。用于溫病發熱、熱毒血痢、癰腫疔瘡、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。
(六)苦參
苦參為多年生落葉亞灌木植物苦參的根。
性味歸經:苦、寒,歸肝、腎、大腸、小腸、膀胱及心經。
功能主治:清熱燥濕,祛風殺蟲。用于濕熱瀉痢,腸風便血,黃疸,小便不利,水腫,帶下,陰癢,疥癬,麻風,皮膚瘙癢,濕毒瘡瘍。
(七)千年健
千年健為天南星科平絲芋屬植物千年健干燥根莖。別名一包針、千顆針、千年見、絲棱線。
性味歸經:辛、溫,歸肝、腎、胃經。
功能主治:祛風濕,舒筋活絡,止痛,消腫。用于鳳濕痹痛、肢節酸痛、筋骨痿軟,跌打損傷、胃痛、癰疽瘡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