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葉泡腳可防感冒
關于艾葉,在很多人的認知中,最多的用途是灸,也就是常說的艾灸。其實,艾葉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,應用十分普遍,在民間素有“家有三年艾,郎中不用來”的諺語。
不過,老中醫提醒,陽虛體質,也就是虛寒癥狀才能使用艾灸,而對于實熱證、陰虛發熱者,瘡瘍、出血的局部則不適宜用。
家有三年艾,郎中不用來
艾葉,也叫艾蒿,是常用的中藥,性溫,味苦,入脾、腎二經。醫院藥學部主任介紹說,艾葉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藥,有溫經止血、散寒止痛、驅毒除瘟的作用,尤其是熏艾葉的消毒功效更大。
民間素有“家有三年艾,郎中不用來”的諺語。專家表示,艾葉有溫經止血、散寒止痛的功效,其中,五月艾的藥效最佳,臨床上常用來外用,如艾灸、煎水外洗等。用艾葉煎水喝,可以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、痛經、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,并且對于治療夏天吃了生冷食物后引起的腹痛效果很好。
艾葉的作用還不止于此。把生艾葉用水煎了熏洗,可以預防夏天長包、長癤、生痱子,治療濕疹,還可以很快緩解皮膚瘙癢。孩子常用艾葉水泡腳,還能防治感冒;用艾葉加姜和鹽洗澡能退燒,而且越是陳年的艾葉效果越好。
把新鮮艾葉涂皮膚上,可以防蚊;艾葉、菖蒲燃燒后揮發出的熏香,有著很好的防蟲防蠅作用。陳年的艾葉千萬別隨便丟掉,曬干后就是純綠色的驅蚊藥,每次取3~5根,傍晚點燃后熏房間,能夠殺滅蚊蟲。
秋冬季節多發的疾病如咳嗽、關節疼痛、頸椎腰椎疼痛等多與寒冷有關,而寒冷會加劇不通暢,對于這些病痛可以用簡單的熱敷來緩解甚至治療。
專家表示,患者可在家里自行采取熱敷的辦法,有的人只用熱水袋等,但如果加上艾葉包則效果更好,因為艾葉本身就具有溫氣血、通經絡、逐寒濕的特點,而且它的藥效穿透力強,制作也簡單。
虛寒癥狀適用艾灸
艾葉最多的用途是灸,并與“針”齊名,共稱為“針灸”療法。醫院針灸科醫生介紹說,灸療可用于200多種疾病,其主要適用病癥有內科病癥、外科病癥、皮膚科病癥、婦產科病癥、兒科病癥、五官科病癥等,還可以用于保健、戒煙、抗衰老、抗疲勞等。
如果找不到穴位和經絡,可以在不舒服的地方做一些艾灸的治療,如果想有很好的療效,需要到專業的醫院做相應的治療。
是不是所有的體質都適合使用艾灸
醫生說,陽虛體質,也就是虛寒癥狀才能使用艾灸,這部分人往往冬天怕冷,平時喜歡吃熱的東西,而對于實熱證、陰虛發熱者,瘡瘍、出血的局部則不適宜用。
至于具體的艾灸療法,醫生說,首先確認自己體質適合;其次要找準穴位;第三,熏烤也需要技巧。
艾條點燃后最好離患處10~15厘米,感覺皮膚發熱但不燙,然后像小鳥啄食一樣,來回移動半小時左右。此外,吃得過飽的情況下,或者是口渴比較厲害的時候,一些極端的情況下要慎用艾灸療法。
施灸后,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熱、口渴、上火、皮膚瘙癢等癥狀,有的會起紅疹、水皰、疲倦、便秘、尿黃、出汗、牙痛、耳鳴、陰道不規則流血、全身不適等現象,不要驚慌,詢問醫生確認是否過敏后再繼續使用。
專家提醒,這個時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,還可以多喝水,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,很快這樣的癥狀就會消失。若癥狀持續,可至醫院專科處理。